白玉龍鈕押
富有魅力的玉石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的玉石文化興起于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用詩詞歌賦的文學形式記錄和抒寫了對寶玉石的審美感受,以 玉描述人自然的美妙景觀,描述人的美貌,描述人的美德,這說明珠寶玉石文化在華夏民族的心理結構中占據著重要的位置。
據考古資料證實,1975年在云南省呈貢縣龍潭發掘的一批舊石器時代的石器中,就已發現有用水晶、瑪瑙和玉髓制作的器物。從原始藝術的角度看,這些出土文物已證實我國遠古時期就已經具有較高的珠寶審美意識了。
賞玉容天地,方寸藏古今
中華民族對玉總是懷有一種傳統的敬意。常言說:黃金有價,玉無價。先秦時期,美麗奢華的玉飾品很早就作為民間禮尚往來之物了。如《崧高》中:“我送舅氏, 悠悠我思。何以贈之?瓊瑰玉佩”。從中可見玉具有別具一格的審美價值。又如《卷阿》中:“颙颙昂昂,如圭入璋,令聞令望”,這是寫君子儀表堂堂,如玉器一 般威武壯美,可見玉的獨特地位。
西周至春秋時期,人們對玉的認識是寬泛的,也是樸素的。詩經作品常稱贊人物是:“彼其中之子,美如玉。美如玉,殊異乎公族”。此外,他們還把玉作為喻人、 喻物、喻事的最重要組成成分,君王的出場是:“濟濟辟王,左右奉璋”;君子的贈物是“瓊瑰玉佩”,“報之以瓊瑤”;對君子的祝福是“佩玉將將,壽考不 忘”,等等。先哲們還用玉來說明事理:“伯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為也”,教育君子要執身如玉,言行舉止謹慎從事。
屈原是我國在詩賦中撰寫玉最早的詩人,他在《離騷》、《天問》、《九歌》中有關玉的描述俯拾即是。在《楚辭.離騷》中描述到:“覽察草木其猶未得,豈颙美 之能當”,“颙”就是一種美玉?!冻o•九歌》中有更豐富的玉石審美感受。如在《大司命》中:“便衣兮被被,玉佩兮陸離”,這里詩人寫出了玉飾品七彩雜踏 “光怪陸離”的審美感受。
魏晉以后,出現了燦若繁星的玉文化名作與名家。如,隋朝孔紹安的《別徐永元秀才》:“金湯既失險,玉石乃同焚”;唐朝李白的《贈瑕丘王少府》:“我隱屠釣下,爾當玉石分”;北宋王安石的《欲韻子履遠寄之作》:“飄然逐客出都門,士論應悲玉石焚。”
玉飾紋臥虎
袖里新詩干首馀,吟看句句是瑤琚
古代人對玉有著解不開的情結,對玉賦予了社會文化理念,西周以后,玉的道德化、政治化、宗教化過程業已完成,并成為道德、習俗、神靈、財富、權力的象征 物。不僅認為人如玉一般的美麗,還認為人的思想品質、道德情操也要如玉無瑕般的潔凈。他們用玉作為參照物來描寫一些具體的事物,如自然風光、人體美、人的 美德等,說明對玉的審美已經得到了社會的普遍認同。
一、以玉描述自然景觀
古代詩人用玉描寫靜態美,如唐•賀知章的《詠柳》中:“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元•王冕的《素梅四十》:“看來都是梅花樹,個個春風玉佩環”等。
玉也用于描寫動態美,詩人由玉的表象聯想水的相似性。如,劉敏中的《菩薩蠻》:“繡江江水清如玉,梅花香滿清江曲”;唐•李白的《憶舊游寄譙郡元參軍》:“時時出向城西曲,晉祠流水如碧玉”;唐.元稹的《遠望》:“仲宣無限思鄉淚,漳水東流碧玉波”等等。
二、以玉描述人的美貌
南北朝•庾信的《楊柳歌》:“鳳凰新管蕭史吹,朱鳥春窗玉女窺”,以玉描寫美女形象;又如,唐•王維的《洛陽女兒行》:“自憐碧玉親教舞,不惜珊瑚持與人。誰憐越女顏如玉,貧賤江頭自浣紗”等等。
三、以玉描述人的美德
這是我國詩人欣賞玉石的最高境界。如,屈原的《懷沙》:“懷瑾握瑜兮,窮不知所示”,這是將玉比喻為美德;又如北宋•黃庭堅的《黃穎州挽詞三首》:“胸中 明玉石,仕路困風沙”,以玉言志。玉色純凈,故常用玉比喻貞操和志氣,如,“守身如玉”,于是乎“寧為玉碎,不為瓦全”,既是做人的道德操守,也是華夏民 族高風亮節的昭彰。
四、孔于以玉育人現
玉飾既是身份地位的象征,也是人的道德品質的象征,如《周禮•大宗伯》中記載:“以玉作為六器,以禮天地四方”,表明不同的玉有不同的禮儀功能??鬃诱J 為:玉有十一德,孔子用儒家的道德觀念詮釋玉的物理性質,“溫潤”比仁;“鎮密”比智;“廉”比義;“垂”比禮,等等。又如,許慎的《說文》對玉的釋義 為:“石之美者有玉德,潤澤以溫,仁之方也;鰓理自行可知中,義之方也;其聲舒暢,專以遠聞,智之方也;不撓而折,勇之方也;銳廉而不技,潔之方也”。玉 成為仁、智、義、禮、忠、信、德、道等社會生活準則的象征,形成了明確的思想體系??梢娒烙裨谥袊诵睦砩系奈恢檬呛蔚戎匾?。
孔子的這一賞玉思想,奠定了后世文人和百姓對玉的情感基礎,在隨之而來的四千多年間,玉的命運一直同中國儒學的命運緊緊地聯系在一起。儒學盛,則興佩玉、治玉。玉的一些原始意識遂步演化成了教育意識、政治意識。玉文化已然是深深地熔符于華夏民族的血脈之中。
玉獸面紋劍格
華夏民族祟玉的心理成因
首先,玉具有異乎尋常的實用價值
因為玉的硬度大,在有文字記載的周朝,已把透明度好、質地均勻的材料雕刻后,做成耐用的生產工具,并用這些工具同自然作斗爭。由此可見,華夏民族祟玉的心 理成因,就是因為玉制工具能幫助人們征服自然,玉制禮器幫助人們趨利避邪,玉飾能裝點和美化人們的生活?!豆茏印费裕?ldquo;先王以珠玉為上幣,黃金為中幣,刀 布為下幣”,可見這也是“玉無價”的最好詮釋。美玉具有3個條件:美麗、稀貴和耐久性,用玉石原料制成玉器可作裝飾品、觀賞石、陳列石及其它工藝美術品。
其二,玉具有審美和裝飾的價值
羅丹說“發現了美,便得到了藝術”。在五光十色的珠寶中,玉就是以其冰肌玉質、晶瑩碧綠和溫潤玲瓏而博得人們青睞。玉石的美可以體現在色彩美、材質美、晶 瑩美和特殊的光學美現象上。而玉石制成的首飾又可以體現工藝美、款式美和富麗美及其精神內涵等。玉雕作品不僅具有美學意義,還有著象征性意義。通過玩賞 玉,使人產生高尚的情趣和審美的藝術享受。
其三,玉的養身與保健價值
古代人還認為食服玉,壽同玉。食玉能健康長壽,長生不老,這是我國古代流行的一種觀念?,F代科學表明,玉石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微量元素,如鋅、鎂、鐵、 銅、鉻、錳等。嘴含玉,借助唾液的營養成分與溶菌酶協同作用,能生津止渴,除胃腸之熱,平煩懣之氣。以玉磨面可祛瘢痕,還可以滋養毛發,起到美容的作用。 宋朝醫學文獻《對濟錄》中記載:“面身瘢痕,真玉日日磨之,久則自滅”。李時珍的《本草綱目•玉屑》中:“玉可潤心肺,助聲喉,滋毛發”。慈禧太后駐頗有 術,其美容方法就是以玉磨面。玉在山而草木潤,玉在河則河水清,故人們對玉總是集千萬寵愛于一身。
其四,玉的道德品質人性化與政治象征
我國古代以佩玉來表明自己是謙謙君子,甚至也是王公貴族身份、地位、權貴的象征。因此,中國古玉一直是與政治聯系在一起的。春秋戰國時期,六種不同的官吏 使用六種不同的玉器,即所謂六瑞制:“王執鎮圭,公執桓圭,候執信圭,伯執躬圭,子執谷壁,男執蒲壁”。從秦朝開始,皇帝采用以玉為璽的制度,一直沿襲至 清朝?!对娊洝分械?ldquo;瑞”,以玉來預測兇吉,了解未來,因此,也有了宗教信仰的發展。至關重要的是,古人將玉加以人性化,認為玉有仁、義、智、勇、潔玉 德,有君子比德于玉之說。“執玉來朝遠,還珠入貢頻”,玉在歷史上都是非常重要的貢品和收藏晶。
(責任編輯:老山玉器) |